物探方法應用(三)
物探方法應用(三)
地層
該區出露地層主要有泥盆系、石炭系、二疊系、三疊系。地表普遍覆蓋泥盆系上統同車組含碳質、泥質較高的泥巖和泥灰巖,厚度100~300m不等。在成礦帶內已知的錫多金屬礦床均賦存于泥盆系中。泥盆系厚度大、相變大、韻律發育,并富含炭質和生物化石,顯示了半封閉的海盆沉積。主要的賦礦層位為上泥盆統的硅質巖條帶狀灰巖、扁豆狀灰巖、泥頁巖及中泥盆統的生物礁灰巖。
巖漿巖
巖漿巖地表露頭呈巖墻、巖脈、巖枝及巖床產出,脈狀巖體主要沿近SN向張扭性斷裂構造充填,形成規模較大的陡立巖墻,次為規模較小的N和NE向巖脈、巖枝,主要巖石類型有黑云母花崗巖、花崗斑巖、(石英)閃長玢巖等。
黑云母花崗巖地表呈巖墻產出,受同方向張扭性斷裂構造控制。巖石呈灰白色,中細?;◢徑Y構、似斑狀結構,主要由石英、鉀長石、斜長石、黑云母組成。副礦物有鋯石、磷灰石、黃玉、鈦鐵礦、磁鐵礦、電氣石產出,受同方向張扭性斷裂構造控制。閃長玢巖呈灰綠色,斑狀結構,礦物成分以斜長石為主,其次為鉀長石、角閃石、石英、黑云母等,副礦物主要為磷灰石、鈦鐵礦、鋯石等,斑晶由長石、石英組成。巖石中含有少量黃鐵礦、鐵閃鋅礦等金屬礦物,后期熱液蝕變有硅化、綠泥石化、陽起石化。
圍巖蝕變
區內淺部圍巖蝕變主要有碳酸鹽化、大理巖化、弱硅化和黃鐵礦化。深部羅富組地層中普遍見矽卡巖化、角巖化、硅化、磁黃鐵礦化,少量絹云母化、綠泥石化。矽卡巖化是本區的主要礦化圍巖蝕變,具有分期分帶的特點。早期為層狀復雜矽卡巖化和簡單矽卡巖化,晚期為矽卡巖脈。由下往上,矽卡巖化由強變弱。
2019年8月16日 00:55
?瀏覽量:0